对于没有感染的人群,如何预防?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包括口—口传播、粪—口传播或者不卫生的饮食习惯。通俗地说,就是避免食用不干净的水和食物,避免跟感染者长期密切接触和使用共同的餐具。大家都会有日常的聚餐活动,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公筷。希望大家可以将这个习惯牢牢记住,并且真正实行起来。
归根结底,当你出现口臭时,一定要排查原因。如果不是口腔问题,记得一定要去检查胃肠道,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。
胃炎都是良性的吗
假如你今天心血来潮,突然想做一个胃镜检查,那么几天后你有很大概率将在自己的胃镜检查报告上看到“慢性胃炎”几个字。很多朋友第一反应是,我的胃居然有炎症?炎症不是良性的吗?是不是吃点药就好了?这时候如果去咨询专业医生,他肯定会让您仔细读一读自己的胃镜报告,是慢性浅表性胃炎,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,或者带有“肠化”“肠上皮化生”,甚至“上皮内瘤变”。这些不同的字眼,虽都有胃炎二字,但千差万别。
胃黏膜好比一片森林,而幽门螺杆菌是这片森林最常见的害虫。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,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胃黏膜萎缩,腺体减少,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。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易发生在胃窦部,这种细菌甚至可以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。十二指肠反流如同洪水,长期反流液的刺激可以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,胃酸分泌减少,还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贫血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有胃病的朋友发生贫血的原因。由于种种原因,胃黏膜这片森林遭受破坏,森林警察淋巴细胞就会出动,炎症便产生了。如果淋巴细胞、浆细胞浸润范围局限于胃黏膜上层1/3,这便是浅表性胃炎,绝大多数朋友的胃黏膜表面就处于这种情况。如果致病因素持续作用,腺体不断破坏、数量变少,固有层纤维化,黏膜变薄,即为发生萎缩,这时候就进展至萎缩性胃炎,这种情况植被下遭到严重破坏,癌变风险增加。长期的慢性炎症,还会导致胃黏膜表层上皮被其他细胞取代,如胃镜报告常见的“肠上皮化生”,即为以杯状细胞为特征的肠腺取代了胃黏膜的原有腺体,可以类比为,由于环境的变化,原有植被消失,被另一批植物取代,有发生胃癌的风险。不典型增生是胃黏膜上皮细胞在疾病影响下,再生修复过程中过度增生和分化缺失,如同这里的植被遭受辐射发生变异,具体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增大,有丝分裂增多,腺体结构紊乱等等。胃黏膜的萎缩、化生、不典型增生都是胃癌的癌前病变,需要警惕。
因此,当体检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,或者带有肠化等字样的时候,一定要引起重视,定期监测,早期发现癌变,进行干预。
(作者:田艳涛,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、主任医师)
[来源:光明日报 编辑:可可]
文章来源:《华西口腔医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hxkqyxzz.cn/zonghexinwen/2021/1213/555.html
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投稿 |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|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版面费 |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论文发表 |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华西口腔医学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